浏览器内核是什么东东?

库满么仓库系统与何罗鱼货代系统都是基于B/S 架构、谷歌浏览器内核开发,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遇到网页加载慢,信息加载不完整等情况发生,我们在定位到问题之前,一般会建议用户切换到谷歌浏览器使用,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,这里就要来聊一下浏览器内核了。

主流浏览器有五大款

  • IE浏览器(Internet explorer)已停更,由EDGE 取代
  • 火狐浏览器(Firefox)
  • 谷歌浏览器(Chrome)
  • 苹果浏览器(Safari)
  • 欧朋浏览器(Opera)

内核的概念

浏览器内核又可以分成两部分:

渲染引擎(Layout Engineer 或者 Rendering Engine)和 JS 引擎。渲染引擎负责取得网页的内容(HTML、XML、图像等等)、整理讯息(例如加入 CSS 等),以及计算网页的显示方式,然后会输出至显示器或打印机。

JS 引擎则是解析 Javascript 语言,执行 javascript 语言来实现网页的动态效果。最开始渲染引擎和 JS 引擎并没有区分的很明确,后来 JS 引擎越来越独立,内核就倾向于只指渲染引擎。

四大主流内核

1、Trident 代表作:IE

元老级内核之一,由微软开发,并于1997年10月首次在ie 4.0中使用,凭借其windows垄断优势,Trident市场占有率一直很高。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,长期以往,Trident内核一度停滞不前,更新缓慢,甚至一度与W3C标准脱节。2011年,从ie 9.0开始,Trident开始支持HTML5和CSS3,因此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有些网站在浏览时会提示用户(在Internet Explorer 9.0+以上浏览效果最佳)。前端程序员做浏览器兼容一般也不再会考虑ie 8.0之前的浏览器了。

2、Gecko 代表作:Mozilla

元老级内核之一,由Netscape公司Mozilla组织开发。1998年,Netscape在与IE浏览器竞争失利之后,成立了非正式组织Mozilla,由其开发新一代内核,后命名为“Gecko”。FireFox也是这班人开发出来了,因此这也就是Mozilla一直使用的内核。

Gecko的特点是代码完全公开,因此其开发程度很高,全世界的程序员都可以为其编写代码,增加功能。

3、Webkit 代表作:苹果 & 谷歌旧版本

这是苹果公司开发的内核,也是其旗下产品Safari浏览器使用的内核。Webkit引擎包含了WebCode排版引擎和JavaScriptCode解析引擎,分别是从KDE的KHTML和KJS衍生而来,它们都是自由软件,在GPL条约下授权,同时支持BSD系统开发。

Chrome、360极速浏览器以及搜狗高速浏览器均使用Webkit作为内核(在脚本理解方面,Chorome使用自己研发的V8引擎)。

4、Blink 代表作:谷歌 & Opera

这是由Google和Opera Software开发的浏览器排版引擎,Google计算将这个渲染引擎作为Chromium计划的一部分,并且在2013年4月公布了这一消息。这一渲染引擎是开源引擎Webkit中WebCore组件的一个分支,并且在Chrome(28及往后版本)、Opera(15及往后版本)浏览器中使用

常见其它浏览器及内核:

  • 搜狗浏览器 Trident(兼容模式)+Webkit(高速模式);
  • QQ浏览器 Trident(兼容模式)+Webkit(高速模式);
  • UC浏览器 Trident(兼容模式)+Webkit(高速模式);
  • 360浏览器 IE+Chrome双内核;
  • 百度浏览器 IE内核
  • 猎豹浏览器 IE+Chrome双内核;
  • 世界之窗浏览器 IE内核
  • 遨游浏览器 Trident(兼容模式)+Webkit(高速模式)

移动端的浏览器的内核

1、Android手机而言:使用率最高的就是Webkit内核,大部分国产浏览器宣称的自己的内核,基本上也是属于Webkit二次开发。

2、iOS以及WP7平台上:由于系统原因,系统大部分自带浏览器内核,一般是Safari的内核Webkit或者IE内核的Trident。

浏览器兼容问题

这么多种浏览器,在开发中兼容问题不可避免:

1、各大厂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设置的种种技术壁垒,都让CSS应用起来比想象的要麻烦。

2、由于各大主流浏览器由不同的厂家开发,所用的核心架构和代码也很难重合,这就为各种莫名其妙的Bug(代码错误)提供了温床。

有同学说了,这些浏览器内核好像都是国外的,我们为什么不研发自己的内核?只能说这是个很大的工程,举个例子:网上资料显示,谷歌内核源代码文件包大小在20G 左右,什么意思呢?就是你可以试着用写字本工具做一个20G 的文件出来试试,看看有多少行?据说有上亿行。

更多物流系统资讯 敬请关注帷斡网络

帷斡网络公众号